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一粒种子激活农业“芯”动力——兰州新区制种业实现突破

      2024-06-01 13:45:21
            五月的秦王川大地,放眼望去,田间地头一片绿浪翻滚 。这连片的绿浪 ,曾是春天里一粒粒小小的。如今 ,它们破土向上 ,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。近日,记者走进新区田间地头 ,探寻一粒粒种子背后的故事 。              站在铧尖村5000亩制种基地 ,看着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,甘肃浩丰种子有限现场负责人郭昕红感慨万千 :首次尝试在新区开展制种工作,前期虽然也遇上了一些困难,但在各方努力下 ,各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田间的作物长势喜人 ,静待秋收时节 ,收获一片希望。              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 。种业技术的进步 ,是农业发展的基础,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。今年以来,新区全力推进“三新一高”现代农业发展,着力补齐种业发展短板 ,积极引进优质制种育苗企业,探索引进适合区域特点的优良品种。              已有26年制种经验的甘肃浩丰种子有限公司,接住了新区抛出的“橄榄枝” 。该公司在秦川园区铧尖村的高标准农田上,建起了5000亩的制种基地,选择适宜新区生长的、甜、西葫芦 、洋葱等品种 。和浩丰种子有限公司一起落地新区开展制种作业的,还有悯农农业公司等5家企业。              这是新区种业发展从“0”走向“1”的一次大胆实践。              新区农林水务局农业科负责人李江山向记者介绍,目前,新区作物制种种植面积已过万亩 ,除了小部分的育种实验田 ,多是高标准繁种基地。“‘繁’作为‘育繁推’一体化的重要环节,是对新研发品种的再加工,属于生产环节 ,但这并非一个粗活 。”李江山说,国家惠农政策 、种业振兴行动 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耕地加速集中流转,都为新区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 ,加之新技术的应用 ,保障了所繁种子的高质量、高纯度 。              如果说制种业实现了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 ,那么育苗技术 ,在新区已经从“1”走向了“n”  。              走进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玻璃联动温室 ,一排排小菜苗正在适宜的温度中茁壮成长。古人有诗云 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 ,可如今,在穴盘育苗技术的赋能下,从春种到秋收的漫长时间被缩短 。              “从播种、出苗、成熟、采收 ,只要50天的时间,而且这里的温度、湿度都是固定的 ,只要有市场需求,随时都可以播种。”秦川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张辉向记者介绍,目前他们有两个育苗大棚 ,主要开展各类蔬菜的育苗工作。穴盘育苗机自动播种,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灌溉……在这里,赋能、数字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型 ,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。              百合种球自主研发的成功,则是新区推动种业向“新”而行的又一个生动例证。              前不久 ,记者在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访时,生产技术负责人陈兰军指着刚培育出的百合种球说:“这可是必赢net.95自主研发出的‘宝贝’ !”              种球退化一直是国内百合花栽培的技术难题。为解决这一“卡脖子”问题 ,秦川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班组携手相关科研院校、机构  ,向自主培育出能成功复壮且高品质的百合种球发起挑战。历时3年,经过不断培育、反复实践,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掌握了稳定的籽球复壮与冻结保藏技术,终成功复壮出商品种球。              “必赢net.95自主培育的种球个头饱满 、复壮率高 ,在大幅度提高种球抗病能力的同时,也降低了种球进口成本 ,种植1亩国产百合花所节省的费用达上万元。”陈兰军说 ,不仅如此,成熟后的百合花色泽更加鲜艳、花期更长、单支花苞数量更多。              “我在制种这一行干了20多年了,建起这么大一个制种基地 ,放在20年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,几百个人没日没夜干 ,都不一定能干完,如今,5000亩地有两三个技术员就足够了 ,而且收获的种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都和以前没法比,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拿着簸箕选种子的年代了!”在与何亮等新农人的对话中,他们未提一句“新质生产力”,其实 ,话语间蕴藏的都是新质生产力。              在科技创新、种业培育、培养上聚智聚力……新区农业正从“体力活”转变为“智力活”,呈现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蓬勃图景 。
        XML地图